新技术让冠心病评估更精准
发布时间:2017-12-06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上海交通大学陈亚珠院士团队特别研究员涂圣贤博士等,最近研发了一种定量血流分数技术,患者只需接受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就能获得精准冠脉功能评估,使诊断精度提高了33.1%。研究成果近日在全球介入心脏病学学术会议上首次发布,并同步发表在《美国心脏病学会会刊》上。
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人,去年有66.6万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有相当的冠心病患者在支架植入前,因没能得到有效的冠脉功能学评估,而未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涂圣贤说,临床上判断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需要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病变。但最近《循环》杂志介入子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28%的冠状动脉病变从影像学上观察狭窄比较严重,但并没有导致心肌缺血,此时置入支架弊大于利;而13%的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上观察狭窄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已经导致心肌缺血,需要支架植入。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血管形态学上的狭窄,并不能直接反映功能上的缺血。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是冠心病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手段。
涂圣贤等科研人员研发的技术,通过常规术中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获得血管造影数据,再通过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分析,让血管有多窄、供血能力如何等问题一目了然。科研人员对5家医院308名患者332条病变血管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一技术的诊断准确度达到92.7%;且从数据传输到分析完成仅需约4分钟,能够实现导管手术室的术中在线实时评估与诊断。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合作将这项成果应用到临床。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同时获得欧盟认证进入临床应用。
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约1100万人,去年有66.6万人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有相当的冠心病患者在支架植入前,因没能得到有效的冠脉功能学评估,而未获得最佳治疗方案。
涂圣贤说,临床上判断冠心病患者是否需要植入支架,需要通过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病变。但最近《循环》杂志介入子刊刊登的一项研究显示,28%的冠状动脉病变从影像学上观察狭窄比较严重,但并没有导致心肌缺血,此时置入支架弊大于利;而13%的冠状动脉病变影像学上观察狭窄并不严重,但实际上已经导致心肌缺血,需要支架植入。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血管形态学上的狭窄,并不能直接反映功能上的缺血。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是冠心病规范化治疗的必要手段。
涂圣贤等科研人员研发的技术,通过常规术中冠状动脉血管造影获得血管造影数据,再通过三维重建和血流动力学分析,让血管有多窄、供血能力如何等问题一目了然。科研人员对5家医院308名患者332条病变血管进行的研究显示,这一技术的诊断准确度达到92.7%;且从数据传输到分析完成仅需约4分钟,能够实现导管手术室的术中在线实时评估与诊断。
据悉,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胸科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等合作将这项成果应用到临床。目前,该技术已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同时获得欧盟认证进入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