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计生委就家医签约服务回应
发布时间:2017-12-24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有关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话题引发社会关注。12月2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有关负责人接受“健康中国”政务新媒体采访,就相关问题给出答复。
自己是否被漏签了
一些网友提出,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件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自己还没有签约,是不是被漏签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由点及面、分步推进,这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总基调。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怎样才能实现签约
一些网友表示,没有人来找自己签约,也不知道到哪里签约。
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签约服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涵盖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这位负责人强调,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具体而言,通过签约,签约居民能获得的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在推进过程中,各地也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
签约后如何提升获得感
有网友表示,签约之后变化不明显,还没有感受到制度温暖。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也看到了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拥有2名~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差距。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存在差距。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自己是否被漏签了
一些网友提出,知道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件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自己还没有签约,是不是被漏签了?
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卫生司有关负责人介绍,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国各地实施推进,目前,一般人群签约率、重点人群签约率分别完成了30%、60%的医改工作目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优先覆盖重点人群,包括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等,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农村贫困人口、计划生育特殊家庭。在此基础上,力争将签约服务扩大到全人群。
由点及面、分步推进,这是我国家庭医生签约工作的总基调。自2017年5月起,各地通过国家专门的信息系统报送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进展数据,以县(市、区)为单位进行填报,省级进行汇总,报送到国家卫生计生委。
怎样才能实现签约
一些网友表示,没有人来找自己签约,也不知道到哪里签约。
对此,这位负责人表示,签约服务本着自愿的原则,有签约意愿和服务需求的居民,可到附近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选择一个家庭医生(团队)签订服务协议,协议涵盖签约服务内容、方式、期限和双方的责任、权利、义务及其他事项。签约周期原则上为一年,期满后居民可续约或选择其他家庭医生(团队)签约。
这位负责人强调,家庭医生不是私人医生,签约服务原则上以团队服务形式为主,家庭医生团队包括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共卫生医师等组成,二级以上医院医师提供技术支持和业务指导。具体而言,通过签约,签约居民能获得的服务包括: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预防接种服务、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高血压及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管理、肺结核患者健康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时,还提供包括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健康咨询、疾病诊疗、就医路径指导和转诊预约等服务,有的地区还提供包括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个性化服务内容。在推进过程中,各地也通过加强制度设计,丰富服务内涵,在就医、转诊、用药、医保等方面对签约居民实行差异化政策,引导居民有效利用签约服务。
签约后如何提升获得感
有网友表示,签约之后变化不明显,还没有感受到制度温暖。
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这项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也看到了还存在着诸多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家庭医生特别是全科医生的数量不够,距离2020年每万城乡居民拥有2名~3名合格全科医生的目标还有差距。二是签约服务质量不高,一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向居民提供的签约服务针对性不强,以居民健康需求为导向的个性化签约服务不足,居民获得感不强。三是部分地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持性政策还不到位,家庭医生团队的激励机制不足,激励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签约服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与居民的预期存在差距。
上述负责人表示,目前,全国签约人数已完成任务目标,但签约服务的推进还不平衡,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工作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按照协议约定内容保质保量地向签约居民提供服务,实事求是、有序推进,防止出现服务不到位现象。2018年,要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到提质增效,逐步提高居民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感受度和满意度。一是完善政策,加强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培养培训。二是提升能力,合理设置签约服务内容,突出签约重点人群,开展分类指导。三是推广先进地区经验,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