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密型医联体让专家“沉”入基层
“社区医院方便但看不到专家,看专家又挤不过千军万马”,这样的窘境可能会在逐渐形成的“紧密型医联体”中迎刃而解。27日,卫生计生委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新一届全国两会代表委员谈“健康中国”建设。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表示,拥有信息联系密切、专家下沉频繁、交流学习通畅等特性的“紧密型医联体”,将让患者在社区也能看到专家。
“医联体有多种形式,大多数三级医院和社区医院是没有行政隶属关系的,这样的医联体难免松散。”顾晋说,资源配置和信息转换效率可能做不到高效。他认为,紧密型的医联体可以将分级诊疗制度落到实处,使得专家下沉,学科下沉,并建立起信息化联系。
“我们医院直管社区,专家是医院的、也是社区的医生,通过专家、学科、管理的‘三下沉’,病人在社区也能看到想看的专家。”顾晋说,紧密型医联体的模式如果进行推广,还需要一些制度支持。例如信息共享机制、县招乡用人才机制等。
信息共享机制方面,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浩介绍,由于和对接的三级医院打通信息渠道、共享信息平台,只要是签约患者,无论是否经过社区医院转诊,患者的健康信息、病历信息、住院信息都会同步传递给社区医院对接的三级医院中,“进入到他的健康档案数据库和签约医生的管理平台,这样确保紧密型医联体共同为患者治疗服务”。
顾晋表示,紧密型医联体还表现在人才培养流动机制上,“应要求专家对社区医生进行传帮带,并安排社区医生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学术会议。专家还可以结合社区优势,带着全科医生做好基层科研,提高社区医生的诊疗能力和营造适合社区的学术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