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到底该不该筛查卵巢癌
发布时间:2018-03-08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新闻背景 在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日前刊登了凯撒医疗集团Jillian T. Henderson博士团队分析了近年来的几个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发现给无症状的女性做卵巢癌筛查不仅无益,反而可能有害。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基于此项研究在JAMA上发表声明,“卵巢癌筛查不仅不能降低卵巢癌的死亡率,筛查出现的假阳性结果反而会给女性带来中度至重度伤害,综合来看弊大于利。因此建议不要给无症状,且遗传风险不明确的女性做卵巢癌筛查”。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妇科肿瘤,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虽然不是最高,但由于其起病隐匿,80%以上的卵巢癌发病时已是晚期,所以死亡率位列妇科肿瘤之首。女性到底该不该进行卵巢癌筛查?围绕该核心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综合治疗首席专家吴小华教授。
卵巢癌最常见于老年女性
据吴小华介绍,卵巢癌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要高于亚洲及中东地区。近年来,许多国家卵巢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美国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中国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变化。卵巢癌主要确诊于老年女性,在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发病女性的年龄主要介于50~84岁,而在亚洲及中东地区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下。由于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所以上皮性卵巢癌的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即便如此,中国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要明显优于美国及欧洲患者。
吴小华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卵巢癌发病率低于美国,但与其他地区一样,最常见于老年女性。根据201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报告,每年中国的卵巢癌新发病率为5.4/10万。一项研究对2011年中国28个省的177个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约占中国人口的13%)进行分析后发现,有45223例卵巢癌新发病例,估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35/10万,年龄别发病率在60~6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不推荐无症状女性做筛查
记者了解到,卵巢癌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早期卵巢癌(I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但晚期(Ⅲ期、Ⅳ期)只有30%~40%,甚至更低。由于卵巢癌早期没有症状,所以早发现很困难。如果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卵巢癌筛查方法,每年可以挽救很多女性的生命。CA125、B超都能够发现卵巢癌,那么这些检查有效吗?
吴小华说,目前妇科肿瘤学界是不推荐对没有症状的、非高危女性进行卵巢癌的筛查。此次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的推荐声明,是在获取了更多的研究证据后,对其2012年发布的卵巢癌筛查推荐声明的更新与确认。此前的声明中,该工作组亦是反对开展筛查。另外,除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外,其他学术组织,如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放射学会、美国癌症协会等均不推荐在一般女性人群中开展卵巢癌的筛查工作。
吴小华说,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取到的研究证据无法确切证实CA125肿瘤指标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单独或联合应用,能够达到早期发现卵巢癌并且最终降低人群卵巢癌死亡率的效果。反而,会因为筛查过程中一些假阳性的检查结果,致使部分健康女性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探查,甚至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
“与此同时,对于这一声明我们不应过度解读,应注意到声明针对的是无症状的女性以及非卵巢癌发病高危的女性人群。如果已经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接受临床评估。” 吴小华强调。
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
吴小华指出,根据女性发生卵巢癌发病风险,可以分为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特指具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相关癌症个人史或家族史,符合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诊断标准(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结肠癌综合征或称林奇综合征等),或携带有卵巢癌发病相关遗传性肿瘤基因突变(如BRCA1/2、PALB2、RAD51C、MLH1、MSH2等)的女性。不具有上述特征的女性,则为非高危发病人群。卵巢癌发病高危人群应当积极地给予监测及预防措施。
吴小华认为,卵巢癌发病高危女性首先应接受基因检测,以便准确评估其肿瘤发病风险。如仅有乳腺癌家族史而遗传风险检测阴性的女性,其发病风险通常被认为略高于一般女性人群,其临床处理与非高危人群一致,无需接受特殊的检测或干预措施。而对于明确携带有卵巢癌发病相关遗传基因突变的女性,以BRCA1突变者为例,此类女性卵巢癌的终身发病风险可高达40%。因为极高的发病风险,国外指南一致推荐根据具体发病风险的不同,在完成生育后、合适的年龄接受预防性卵巢输卵管手术。
此类手术可以降低80%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对于BRCA突变者而言还可降低约50%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此类女性在接受预防性手术前,专家们较一致的观点是推荐每年进行CA125与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检。此外,口服避孕药也会有效降低一般女性以及高危女性的卵巢癌发病风险,但因其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不作为常规推荐。
“生育以及母乳喂养均会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慎用激素替代治疗也会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同时,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不吸烟(或戒烟)、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将有助于远离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吴小华说。
卵巢癌是一种恶性程度很高的妇科肿瘤,发病率在妇科肿瘤中虽然不是最高,但由于其起病隐匿,80%以上的卵巢癌发病时已是晚期,所以死亡率位列妇科肿瘤之首。女性到底该不该进行卵巢癌筛查?围绕该核心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妇瘤科主任、妇科肿瘤综合治疗首席专家吴小华教授。
卵巢癌最常见于老年女性
据吴小华介绍,卵巢癌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种相对少见的疾病,欧美国家的发病率要高于亚洲及中东地区。近年来,许多国家卵巢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而美国的发病率略有下降,中国的发病率没有显著变化。卵巢癌主要确诊于老年女性,在欧美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发病女性的年龄主要介于50~84岁,而在亚洲及中东地区主要集中在65岁以下。由于绝大多数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为晚期,所以上皮性卵巢癌的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即便如此,中国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要明显优于美国及欧洲患者。
吴小华说,流行病学数据显示,中国卵巢癌发病率低于美国,但与其他地区一样,最常见于老年女性。根据2012年全球肿瘤流行病统计数据(Globocan)报告,每年中国的卵巢癌新发病率为5.4/10万。一项研究对2011年中国28个省的177个人群为基础的肿瘤登记数据(约占中国人口的13%)进行分析后发现,有45223例卵巢癌新发病例,估算出年龄标化发病率为5.35/10万,年龄别发病率在60~64岁年龄组达到高峰。
不推荐无症状女性做筛查
记者了解到,卵巢癌如果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能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例如,早期卵巢癌(I期)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可达80%~90%,但晚期(Ⅲ期、Ⅳ期)只有30%~40%,甚至更低。由于卵巢癌早期没有症状,所以早发现很困难。如果能找到一种有效的卵巢癌筛查方法,每年可以挽救很多女性的生命。CA125、B超都能够发现卵巢癌,那么这些检查有效吗?
吴小华说,目前妇科肿瘤学界是不推荐对没有症状的、非高危女性进行卵巢癌的筛查。此次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发布的推荐声明,是在获取了更多的研究证据后,对其2012年发布的卵巢癌筛查推荐声明的更新与确认。此前的声明中,该工作组亦是反对开展筛查。另外,除了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外,其他学术组织,如美国妇产科学会、美国放射学会、美国癌症协会等均不推荐在一般女性人群中开展卵巢癌的筛查工作。
吴小华说,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我们所能获取到的研究证据无法确切证实CA125肿瘤指标与经阴道超声检查单独或联合应用,能够达到早期发现卵巢癌并且最终降低人群卵巢癌死亡率的效果。反而,会因为筛查过程中一些假阳性的检查结果,致使部分健康女性接受不必要的手术探查,甚至发生手术相关并发症。
“与此同时,对于这一声明我们不应过度解读,应注意到声明针对的是无症状的女性以及非卵巢癌发病高危的女性人群。如果已经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就诊接受临床评估。” 吴小华强调。
高危人群应积极预防
吴小华指出,根据女性发生卵巢癌发病风险,可以分为高危人群与非高危人群。高危人群特指具有卵巢癌、乳腺癌或其他相关癌症个人史或家族史,符合某些遗传性肿瘤综合征诊断标准(如遗传性乳腺癌卵巢癌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直结肠癌综合征或称林奇综合征等),或携带有卵巢癌发病相关遗传性肿瘤基因突变(如BRCA1/2、PALB2、RAD51C、MLH1、MSH2等)的女性。不具有上述特征的女性,则为非高危发病人群。卵巢癌发病高危人群应当积极地给予监测及预防措施。
吴小华认为,卵巢癌发病高危女性首先应接受基因检测,以便准确评估其肿瘤发病风险。如仅有乳腺癌家族史而遗传风险检测阴性的女性,其发病风险通常被认为略高于一般女性人群,其临床处理与非高危人群一致,无需接受特殊的检测或干预措施。而对于明确携带有卵巢癌发病相关遗传基因突变的女性,以BRCA1突变者为例,此类女性卵巢癌的终身发病风险可高达40%。因为极高的发病风险,国外指南一致推荐根据具体发病风险的不同,在完成生育后、合适的年龄接受预防性卵巢输卵管手术。
此类手术可以降低80%的卵巢癌发病风险,对于BRCA突变者而言还可降低约50%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此类女性在接受预防性手术前,专家们较一致的观点是推荐每年进行CA125与经阴道超声的联合筛检。此外,口服避孕药也会有效降低一般女性以及高危女性的卵巢癌发病风险,但因其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因此不作为常规推荐。
“生育以及母乳喂养均会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积极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慎用激素替代治疗也会降低卵巢癌发病风险。同时,通过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健康饮食、适度运动、规律作息、不吸烟(或戒烟)、远离有毒有害物质,将有助于远离包括卵巢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吴小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