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辐射 我们安全吗
电磁产生的辐射分为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专指一种高能量辐射,会破坏生理组织,这种伤害一般是具有累积效应的,核辐射就是典型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远没达到将分子分解的能量,主要以热效应的形式作用于被照射物体。无线电波产生的电磁辐射照射结果一般只有热效应,不会伤及生物体的分子键。例如:手机通信基站发射的就是非电离辐射。所以,手机发出的电磁波最多只会产生“温热”的感觉。
辐射对人体的效应是从细胞开始的。它会加速细胞衰亡,使新细胞生成受抑制,或造成细胞畸形、人体内生化反应改变。人体本身对辐射损伤有一定的修复能力,在辐射剂量较低时,可不表现出危害效应或症状。但如果剂量过高,超出了体内各器官或组织具有的修复能力,就会引起局部或全身的病变。
放射科检查辐射没那么可怕
曾有国外学者在知名杂志发表文章,回顾了数十年的辐射危害研究,证实在某个阈值下,辐射剂量与反应关系可能是合理的线性关系,不仅无明显危害,甚至常常是有益的。但放射科的检查室门前几乎都贴有“当心电离辐射”的警示性标语,那么放射科的辐射到底有多危险呢?
辐射是一种能量传播的方式。包括声辐射、热辐射、电磁辐射及粒子辐射等。其实只要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就避不开辐射,因为水、土壤、岩石、空气都有电离辐射,所以即使不做任何检查,也无法避免电离辐射,我们每人每年接受本底辐射剂量约为2 mSv。香蕉富含钾元素,天然钾当中约有0.0117%的放射性钾“钾40”,半衰期长达12亿5000万年,而地球寿命为45亿年。所以我们每吃一根香蕉,就受到约0.1μSv的辐射(1西弗的千万分之一)。全世界的天然辐射本底水平为 0.1~0.2μSv/小时,约等于吃2只香蕉。
在放射科,一次胸部正位X线片检查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为0.02mSv,1mSv等于1000μSv。一次胸部CT检查辐射剂量大约为0.1~2mSv。从数据看,这些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已经与其他人类活动接近了,是非常安全的。
另外,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也出现了多种降低CT检查辐射剂量的方法,很多医生和科学家们都在努力做研究,希望在保证采集清晰图像的基础上进一步减低CT检查辐射剂量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以肺癌为例,只有早期诊断并进行手术切除,才能改善预后。因此,中华医学会心胸学组专家共识推荐低辐射剂量胸部CT作为肺癌筛查方法。CT的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一直是一对“欢喜冤家”,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为了打破这一“定律”,国内外的医生和科研人员一直在努力。比如我国学者研发的联影“零”噪声时空128层CT。它最大的特点是辐射剂量低,是通过先进的探测器实现的。联影“零”噪声时空128层CT安装后,我们团队摸索出的快速精准低剂量成像技术,能同时实现超低辐射剂量和超高空间分辨率,低辐射剂量扫描迎刃而解。尤其对偏瘦的患者辐射剂量已控制在0.2~0.5mSv,低于中华医学会心胸学组专家共识推荐的低辐射剂量胸部CT的平均辐射剂量(0.61~1.5mSv)。
对比剂怎么就让CT“增强”了
造影剂又称对比剂,是为增强影像效果而注入人体的药物,使要观察的组织与周围结构形成更好的对比,从而帮助医生诊断。CT检查时多使用含碘的造影剂做增强扫描,病灶内碘含量明显增高,X线通过该处的衰减增加,周围组织的对比亦增大,有助于病灶的检出及提高鉴别诊断。目前常用水溶性碘造影剂,分子量低,极少与体内蛋白质结合,从血管经毛细血管壁扩散,均匀分布到各组织,最后通过肾脏排泄。
CT造影剂分为离子型或非离子型,离子型造影剂具有感渗透、高离子性和弱亲水的特征。非离子型造影剂亲水性高,对静脉及蛛网膜下腔的毒性显著降低,含碘量高。目前所用的欧乃派克、碘比乐、优维显都是非离子的,它们的副作用很少。
对比剂经过肾脏排泄,对于部分患者,尤其是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可以导致肾脏损伤,称之为对比剂肾病。
糖尿病患者的常用药物二甲双胍也主要经过肾脏代谢,其中90%以原形的形式经尿液排出。当患者注射对比剂出现对比剂肾病时,会导致二甲双胍从肾脏排出受阻,在体内蓄积,诱发乳酸酸中毒,而乳酸酸中毒是一种非常严重、致死率很高的疾病。因此,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6年版)明确指出:肾功能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使用对比剂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对比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而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对比剂前48小时应当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48~72小时,复查肾功能结果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防射线辐射有啥好方法
现代研究表明,X线辐射对人体的损伤效应遵循“剂量-效应关系”准则:即辐射效应的发生与否或发生概率高低与人体受照剂量密切相关。当吸收剂量达到0.25Gy为亚临床剂量,超过2Gy可致各种损伤。其中眼晶状体、甲状腺和性腺最易受辐射损伤。同时,X线对人体的损害有累积效应,长期从事介入放射工作可因诱发染色体畸变而导致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慢性放射性皮炎、肺炎、视神经病变、放射性脑病、肠道损伤等。可见,长期从事介入放射的工作人员遭受的辐射损伤不容忽视。
如何有效地防护呢?
一、X射线机的自身防护
射线的输出量随着照射野面积的增大而增大,适当地缩小光圈,可有效减少射线量。光圈缩小50%后的X线衰减量为32%。同样,影像增强器与床的位置也很重要,尽量加大射线球管和患者的距离,这样既能减少散射线,也能提高图像质量。
二、屏蔽防护
介入手术室是以散射和反向散射射线为主的弥漫性环境,射线强度一般在60~100kV之间,而散射线平衡射线强度在30~60kV之间。为了保障从事放射事业人员的安全,我国规定:连续5年内平均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20mSv,任何一年有效剂量不得超过50mSv。
屏蔽防护是最常用的,铅帽、铅围脖、铅围裙、铅手套、铅眼镜或铅头盔等,铅衣专门针对介入手术室中的散射线,重点防护漏射、散射线和介入手术环境中累积性的射线损害,介入手术时加用铅短裤可进一步阻止射线对性腺的损害。铅眼镜也要必备,毕竟晶状体也对射线高度敏感。
三、时间防护
时间延长,其辐射剂量明显增多,操作术中减少透视时间和次数可显著降低介入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所以要提高操作水平,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曝光量。
手机辐射对健康危害很大吗
我们每天都离不开的手机。从它诞生的那天起,有关手机辐射的各种传言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它对人类健康到底有没有危害呢?
手机辐射是手机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传递时产生的电波。源于手机发射的无线信号,主要是由其发射的高频无线电波造成的。人们使用手机时,手机会向发射基站传送无线电波,而任何一种无线电波或多或少会被人体吸收,从而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带来影响。手机辐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天线、外观设计等因素,在实际使用中,手机辐射的大小还和手机与基站之间的距离、使用者周围的地理环境、基站的设置情况等因素有关。一般来讲,手机离基站越近,辐射就会越小,反之越大。
手机辐射对人体的危害一直存在争议,目前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它一定对人类健康造成影响。实际上,人类每时每刻都生活在各种辐射中。当辐射计量低于100mSv时,医学上观察不到明显的组织损伤。
虽然不能明确手机对人类健康的危害性,但我们可以通过科学使用手机来降低它的辐射。
1.手机放在胸前、腰间或腹部旁,可能会影响使用者的心肺、内分泌系统和生育机能,所以最好将手机放在一边,外出时最好放在提包里。
2.手机刚接通时辐射最大,所以在信号刚接通的瞬间最好把手机放在离头部远一点的地方,几秒后再通话。
3.手机在通话状态时对人体的辐射是待机状态的2倍,尽量不要长时间用手机聊天。
4.通话中,建议左右耳交替使用或者插上耳机。
5.睡觉时,手机放在离身体较远的地方或关机。
中国是世界上手机用户最多的国家,手机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合理应用,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尽量减少手机使用时间,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远离手机辐射。
最后,重新审视一下那些与手机辐射相关的谣言。
谣言一:
手机快没电,辐射增千倍
真相:一般来说,信号越弱的地方手机发信功率越大,而不是电量越弱时辐射越大,手机发信功率与电量没有关系。
那么,在信号很弱的环境下,手机辐射强度会不会升高呢?答案是,可能的。手机工作时的最大峰值功率和最小功率相差千倍以上。即便最大功率工作时辐射水平依然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但当信号不好的时候,手机确实会加大发信功率。
谣言二:
靠近通信基站的地方辐射大
真相:首先,在我们身边始终有通信基站的陪伴,否则电话打不通,手机不能上网;其次,我国对通信基站执行严格的国家标准,以900MHz频率的GSM基站为例,我国的标准限值是40微瓦每平方厘米,不足有些欧洲国家标准的1/10。再次,据权威政府部门测试,居民家中的辐射强度与房屋基站之间的距离没有明显关联。最后,真的离基站远了,信号质量差了,手机的发信功率反而会直线飙升,对于通信用户来说,也就是辐射值更高了。所以从某种意义来说,还是离基站近一点好。
谣言三:
手机辐射能做爆米花和煮鸡蛋
真相:2006年,网络上曾疯传一个俄罗斯人在两部手机中间放置一枚生鸡蛋,通话65分钟就把蛋煮熟了。从基本生活常识来说,手机的功率根本无法与微波炉相提并论,不可能产生如此强烈的热效应。我们通常使用的手机最大发射功率约2W(通常只有数十到数百毫瓦),人体头部重量约5KG,假设这2W的功率完全被头部吸收(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大概会造成头部每分钟上升0.005℃,每小时上升0.34℃。但同时人体也时时在散热。综合来看,这种程度的热效应甚至比在太阳光下行走时受到的太阳辐射还要小很多。
谣言四:
孕妇穿防辐射服保护胎儿
真相:人们认为穿上防辐射服就可以对电磁波进行一定程度的屏蔽,这就好比电梯门关着,形成一个“法拉第笼”,里面是没有手机信号的。孕妇防辐射服就是在织物中加入金属,仿照法拉第笼的原理来屏蔽电磁波,这种理解很直观,也很粗暴。实际上,每当电梯门打开的时候,手机信号会瞬间进来,而孕妇的防辐射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永远开着门的电梯。
谣言五:
仙人掌能吸收辐射
真相:二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投放两个原子弹后,生灵涂炭,却有一些盆栽顽强地活了下来。1976年,日本将其中一盆送给美国,时至今日,这一广岛原子弹的“亲历者”依然生长良好,它象征了顽强的生命力。实际上,上述盆栽的存活完全不是因为植物比其他生物更耐辐射,只不过因为各种原因免受了核辐射的直接摧毁。“摆盆仙人掌防辐射”的说法,实在不可信。
谣言六:
用完手机洗个脸可以祛除辐射
真相:电磁波看不见摸不着,它的“微粒”是光子,永远以光速运动,不是静止的,当然也不会落到你的身上并且停在那儿。所以,用完手机后洗个脸完全没有科学依据。当然,洗个脸可以缓解长时间使用手机造成的面部肌肉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