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养“石”为患
发布时间:2018-06-20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近年来,门诊泌尿系彩超及健康体检中,偶发肾微小结石(1毫米~3毫米)检出率达到7%~10%。因没有任何症状,医生常说:“没事多喝水,多能自行排出。”
但笔者却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石头”,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毋庸置疑,临床需要治疗的肾结石,就是由那些被医生“不屑一顾”的小石头悄然发展而成的,真可谓养“石”为患。
小结石给我们带来三个问题:能否不长结石?能否不让小石长大?能否避免结石的外科治疗?小结石其实反映出背后的大问题,肾结石治疗存在误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临床医生专注外科治疗,对防病不关心;而健康管理仍停留在概念上,没有统筹考虑。
多年来,肾结石的确切发病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无突破性进展。肾结石是全身代谢性终生疾病,发病率为1%~5%,每年新发病例为150/10万人~200/10万人,且有增加趋势,其中25%的病人需住院治疗。当结石超过0.5厘米,很难自行排出,会引起血尿、肾绞痛、肾积水,合并感染,可致肾功能受损。
肾结石的外科治疗,已进入微创时代。依结石的大小、部位可选择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GPS定位的经皮肾镜(PCNL)碎石取石,输尿管软镜(RIRS)碎石及多镜联合碎石取石。
新设备还在如火如荼地研发中,可以说已到“物用其极”的境地。虽然是微创治疗,但不等于说就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ESWL可致肾破裂、出血;PCNL手术中有1.1%~7%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切肾,一旦发生败血症,可危及生命。即便手术取出结石,仍没治愈结石病,术后三年复发率10%以上,10年复发率达到50%~70%。因此,手术治疗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心脏病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着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遇难了,被打捞上来者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越捞越多。
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的人“落水”。
如此恰当的比喻,正是目前我国对肾结石病治疗的写照。笔者认为,当前应在积极打捞落水者的同时,在上游筑堤、防治兼顾、逐渐转向以预防为主,这才是治病救人的根本。
当前应对偶发肾小结石及微创治疗后残留结石碎片(<4毫米)应给予关注。首先,建立随访、动态观察小结石的变化。其次,制订干预措施,如找出病因、多饮水,选择适宜的药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节尿酸碱性,处理好各种补钙与结石形成的平衡。
总之,不能放任自流,要从源头遏制结石。
但笔者却认为,这些微不足道的“小石头”,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毋庸置疑,临床需要治疗的肾结石,就是由那些被医生“不屑一顾”的小石头悄然发展而成的,真可谓养“石”为患。
小结石给我们带来三个问题:能否不长结石?能否不让小石长大?能否避免结石的外科治疗?小结石其实反映出背后的大问题,肾结石治疗存在误区,“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临床医生专注外科治疗,对防病不关心;而健康管理仍停留在概念上,没有统筹考虑。
多年来,肾结石的确切发病原因及有效的预防措施,尚无突破性进展。肾结石是全身代谢性终生疾病,发病率为1%~5%,每年新发病例为150/10万人~200/10万人,且有增加趋势,其中25%的病人需住院治疗。当结石超过0.5厘米,很难自行排出,会引起血尿、肾绞痛、肾积水,合并感染,可致肾功能受损。
肾结石的外科治疗,已进入微创时代。依结石的大小、部位可选择体外冲击波(ESWL)碎石,GPS定位的经皮肾镜(PCNL)碎石取石,输尿管软镜(RIRS)碎石及多镜联合碎石取石。
新设备还在如火如荼地研发中,可以说已到“物用其极”的境地。虽然是微创治疗,但不等于说就不会发生严重并发症。ESWL可致肾破裂、出血;PCNL手术中有1.1%~7%发生严重并发症,甚至需要切肾,一旦发生败血症,可危及生命。即便手术取出结石,仍没治愈结石病,术后三年复发率10%以上,10年复发率达到50%~70%。因此,手术治疗不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美国心脏病协会曾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如今的医生都聚集在一条泛滥成灾的河流下游,拿着大量经费,研究着打捞落水者的先进工具,同时苦练打捞落水者的本领。结果,事与愿违,一大半落水者都遇难了,被打捞上来者也是奄奄一息。更糟糕的是,落水者越捞越多。
事实上,与其在下游打捞落水者,不如到上游筑牢堤坝,让河水不再泛滥。作为医生,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而应防患于未然,避免更多的人“落水”。
如此恰当的比喻,正是目前我国对肾结石病治疗的写照。笔者认为,当前应在积极打捞落水者的同时,在上游筑堤、防治兼顾、逐渐转向以预防为主,这才是治病救人的根本。
当前应对偶发肾小结石及微创治疗后残留结石碎片(<4毫米)应给予关注。首先,建立随访、动态观察小结石的变化。其次,制订干预措施,如找出病因、多饮水,选择适宜的药物,改变不良饮食习惯,调节尿酸碱性,处理好各种补钙与结石形成的平衡。
总之,不能放任自流,要从源头遏制结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