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贴来了,你准备好了吗
知识篇
什么是三伏贴?
三伏贴,又名天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的外治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经由中药对穴位产生刺激,达到治病、防病的效果。中医学认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寒性病症,连续贴敷三年以上,症状大多能够明显减轻,减少发病率。三伏贴主要用于调治秋冬春季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疾病,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冬病夏治保健疗法,与现代预防医学有异曲同工之妙。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在与虫蛇猛兽的搏斗中受伤后发现,用泥土、树叶等外涂伤口可加速愈合,这便是敷贴的起源。在《周礼·天官》中记载:“疡医掌肿痛,溃疡、拆疡、金疡、祝药刮杀之齐……”其中“祝药”就是敷贴。此外,《五十二病方》《肘后备急方》《急救广生集》《理瀹骈文》等中医著作对敷贴均有详细记载。特别是近十年,关于敷贴的专著与论文就有2000余篇,在传统方法基础上,对敷贴的推广应用起到了较大的促进作用,中医外敷疗法越来越受欢迎,显示出其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何在三伏天敷贴?
冬病夏治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三伏贴是其中的一个。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减轻。可以说,冬病夏治体现了中医学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人体腠理疏松,荣卫通达,药物易于透过皮肤吸收;而药物贴敷后,又可使局部血管扩张,促进局部循环,从而使药物渗透到体内,祛除病根,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把握好这个时机,利用三伏贴这个传统治疗手段,在特定的时间,通过特定的穴位,辅助特定的药物,借“天阳”之阳热实现效果的最大化。
对于患有慢性寒性疾病的人来说,冬季气温低,这类病特别容易复发,冬季治疗以治标为主,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夏季人的阳气升旺,体内凝寒之气处于易解的状态,再加上得天阳之助,影响其发病的气候因素比较少,症状通常较轻,有足够的时间扶正固本,以提高肌体的免疫能力,以期达到痊愈的目的。比如鼻炎、哮喘、支气管炎、慢性咳嗽等疾病,多属于寒症,在冬天易发作、较顽固,“寒者温之”,夏天作为一年中阳气最盛的季节,借天时人和,进行冬病夏治,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疗效。
三伏贴有时间要求吗?
三伏贴是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进行敷贴治疗效果最佳,因此建议最好每伏第一天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只要在三伏期间进行敷贴都会有满意的疗效。
一般情况下,上午和下午都可以进行三伏贴,不过,上午敷贴的效果会更好。中医讲究天人合一,三伏天阳气最盛,三伏贴正是要借助这种阳气达到理想治疗效果,而一天中又以中午阳气最盛,所以建议大家上午就去医院敷贴,这样治疗效果会更好。
另外,三伏贴主要是通过毛细血管入药,所以毛孔张开时贴效果才最佳。而一天当中晚上毛孔却处于休眠状态,此时并不利于用药,效果不好。
什么是“三伏六贴”?
“三伏六贴”是在三贴的基础上增加了头伏开穴贴、中伏加强贴和末伏固本贴。与传统的三伏贴相比,“三伏六贴”健脾益肺、固肺益肾的作用更强,肺脾肾三脏俱调,因此温阳化湿、驱邪扶正的效果更好。
治疗篇
三伏贴也需辨证施贴
五类疾病 最适宜三伏贴
三伏贴是当今最热门的中医外治手段,一些人任意夸大其疗效和治疗范围,误导患者。事实上,三伏贴并非包治百病,有其严格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患者千万不要盲目跟风贴敷。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多年临床,总结出三伏贴的五大类适宜疾病:
肺系疾病 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间质疾病、肺功能不全、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变应性咽喉炎等。
疼痛性疾病 风湿免疫性疾病,如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肢体经络类疾病,如肩周炎、颈腰椎病、腰腿冷痛、四肢冷麻、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网球肘、电脑手等。
寒性疾病 脾胃虚寒,如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虚寒性腹痛腹泻等;肾阳虚证,如前列腺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冲任虚寒,如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亚健康状态 阳虚体质,以怕冷为主要表现;气虚体质,以体质虚弱、容易疲劳为主要表现;痰湿体质,以虚胖为特点,容易出现困乏、疲劳、怕冷、便溏、苔腻等症;血瘀体质,以肤色晦暗、身有痛处、舌质紫暗为特点,是各种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最高的一种体质。
儿童病症 小儿体虚感冒、反复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消化不良、遗尿、流涎等。
脾胃虚寒
可配合三伏灸
65岁的王大爷三天两头胃隐隐作痛,晚餐稍微多吃一点,就会胃胀,坐立不安。如果不小心受了凉,更是疼得受不了。胃药吃了一大把,都没有解决根本问题。前年开始,王大爷听邻居的介绍来到湖南中医附一院贴三伏贴,并配合三伏灸治疗。坚持两年之后,王大爷的胃病好多了,特别是在冬天,胃痛发作频率明显降低。
食欲不振,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冷痛不适,得温减轻,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食冷或受凉后疼痛发作或加重;口淡不渴,泛吐清水;神疲乏力,大便稀溏,四肢不温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如果您有了以上表现,那就应该对脾胃的保养格外注意啦。
对于脾胃虚寒的朋友,除了三伏贴以外,还可考虑联合运用三伏灸。艾是纯阳之物,能补元阳、散寒瘀、通经络、补气血,艾灸作为一种自然疗法,温和而不伤身,以其温通之性,驱除人体寒气,快速恢复阴阳平衡,对付各种由寒凉引发的疾病有奇效。
宫寒痛经
坚持敷贴能暖宫
35岁的陈女士,每次来月经前两天,自觉小腹冷胀,每次月经都会发生痛经。听闻三伏贴治疗效果不错,便尝试了一下。当年敷贴后的第二个月,月经期痛经缓解,第二年又准时到医院敷贴。陈女士坚持敷贴三年,月经期小腹冷痛的症状已有明显改善。
三伏贴治疗女性宫寒很有效,选用白芥子、细辛、延胡索、甘遂等药物敷贴,可以最大限度地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沉积的寒气,达到温暖子宫的目的。如果配合使用三伏灸,利用艾的药性和灼热的热力,激发人体相关腧穴,祛除宫寒的效果会更好。
女性敷贴的治疗着重于小腹部,所以建议女性最好避免月经期敷贴,以免导致月经量增多和月经期延长。一般来说,女性妇科调理选择的穴位有气海、关元、中级、命门、三阴交等,其中气海具有益气补虚的作用,主治女性的功能性出血;关元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的作用,适用于痛经、闭经、泌尿系统疾病等;命门主治女性的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等。
体质不同
敷贴药物不一样
三伏贴需要辨证敷贴、因人而异,这种“千人一方”很可能造成敷贴药物不适宜的情况,不但达不到强身健体的功效,还有可能带来副作用。三伏贴的药方及穴位都很有讲究,如果要进行冬病夏治,最好到正规医院对症敷贴。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未病中心根据病人的体质,结合三伏贴的适应病症,推出了9种不同的敷贴药物,医师需根据患者的情况来选择合适的药物。
固金理肺贴 振奋阳气、固金理肺,适应于体虚感冒、慢性咳嗽、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
风湿关节贴 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适应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质增生性颈肩腰腿痛、痛风等。
宣痹消痛贴 温经通络、祛寒止痛,适应于虚寒性的疼痛类疾病。
温中暖胃贴 振奋阳气、温通中焦,适应于虚寒性的胃肠疾病。
温肾助阳贴 温肾助阳、温通冲任,适应于前列腺疾病、阳痿、遗精、早泄等病。
暖宫止痛贴 暖宫止痛、温通冲任,适应于痛经、慢性盆腔炎、宫寒不孕等。
温阳调体贴 温通经脉、调和体质,适应于阳虚体质、气虚体质、痰湿体质、血瘀体质。
儿童补肺贴 振奋阳气、补益肺气,适应于易咳嗽、易感冒等情况的儿童。
儿童健脾贴 振奋阳气、健脾,适应于儿童消化不良、饮食不佳。
三伏贴
要“有备而贴”
三伏贴有其独特的治疗优势,也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但很多人不知道,进行三伏贴之前要有备而去,贴敷之后也要有禁忌。
1.敷贴时要注意着装,因为很多疾病要在颈背部、腹部、腰部、腿部进行贴药,女士们最好不穿连衣裙、连身衣,可选择深色较宽松的衣服,避免药膏弄脏衣服。
2.敷贴当日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蘑菇、牛肉、韭菜等发物,少吃寒凉食物。
3.敷贴当日不宜游泳,贴后亦忌立刻洗澡,建议沐浴时清水外洗,不宜用较多的碱性洗剂,防止皮肤过敏。
4.夏季炎热,敷贴期间建议远离空调、电风扇;必须使用空调时,请将温度调至26℃~28℃,不可过冷,以免因毛孔开放、寒气入内,引起外感。
5.锻炼要适度,尽量避免汗出过多,敷贴药物脱落。
6.夏季不要在阴凉地方待太长时间,三伏贴后同样如此,不能贪凉,适当保持身体微微出汗,使体内阳气充分生发,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养护篇
贴了三伏贴 还要会养心
三伏期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时候,古人历来十分重视此期的调养。
避暑养心
热浪袭人,潮湿闷蒸,害虫细菌等极度活跃,火热之气极易损心伤气;天暑地湿极易困束脾胃,影响运化;高热难熬,容易扰动神明,产生烦闷或昏蒙;贪凉饮冷或汗泄太过,会阻遏阳气或劫夺阴液,诱发多种病症。如虚乏倦怠、高温中暑、暑热或暑湿感冒、霍乱吐泻、痈肿疔疮、皮炎湿疹、风湿痹痛、烦躁或抑郁失眠,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尤为此期多见,故避暑、养心是首要。
1.设法避暑,避免热浪侵袭。历史上汉和帝曾号令“伏日闭门避暑”;晋有诗人曰:“平生三伏时,道路无行车,闭门避暑卧,出入不相过”,并有“歇伏”之说。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要想在长达三四十天的时间里完全“关门避暑”是不可能的。
事实上,在热浪袭人的时境下,如不采取其他防暑降温措施,长时间关门后产生的闷热之气同样也会损害人体。因此,我们不能片面理解古人的避暑之意。应该说在室外作业的人,应缩短在阳光炽热下的作业时间,延长中午休息时间,利用好早、晚气温稍低时的时间;即使在室内作业的人们,也应注意通风散热,创造一个稍微清凉的工作环境;居家休闲的老年人则应尽量减少外出,减少在阳光下逗留的时间,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采用一些必要的防暑降温措施。但应注意室内室外的温差不能过大,在空调房待的时间不能过长;衣着虽应单薄,但不可过于裸露,也不可汗衣久着。
2.宁心静气,重在养心。俗话说,心静自然凉,心静可除烦。“热在三伏”是四时更替、气候自然变化的一种现象,亘古即已有之,只可顺应并设法避减,不可“怨天尤人”。要知道,夏季的养生要义即是养心护阳、戒躁制怒、平和心态,不要对火热气候产生厌恶,而要“调息静心”、神清气和,有如“冰雪在心”。
食药调养
夏季在五行应义中属火,三伏之日又在长夏之际,长夏在五行应义中属土、主湿,故此期既有暑热高温,又兼湿热、暑湿。高温可致伤液,湿热有碍脾胃,因而化湿醒脾、清暑益气、护卫脾胃的阳气,成了此期调养的要旨。
此阶段的调养有两个方面的意境,一为饮食调理,二为药疗的基本原则。
古人在饮食方面创导了入伏吃水饺或生姜炒仔鸡,伏中食汤饼切面等服食之法。今人则提倡适当多吃苦瓜等略带苦味的食物,或甘淡利湿的冬瓜、赤小豆,或丝瓜、黄瓜、西瓜、绿豆等其性偏凉的食物。尚可借助薏苡仁、茯苓、山药、扁豆等药食两用之物,以健胃渗湿、和中养胃,或以藿香、佩兰化湿醒脾,或少量饮用凉茶而消暑。
药疗本着清暑益气、生津止渴,或养阴清热、益阴扶阳,防止气阴、气津和阳气受损的原则,常用药物有参须、麦冬、荷叶、西洋参、党参、五味子及乌梅、山楂,尚有成药清暑益气合剂等。如因纳凉饮冷较多,需要顾护、扶持脾胃阳气,也可适当进食生姜、辣椒、葱、蒜等温散寒湿、鼓舞阳气、促进消化的食物,以保持良好的“口味”。饮茶可选用绿茶。
误区篇
三伏贴不能想贴就贴
误区一:
可以自己敷贴
很多人为了避免去医院排队之苦,选择从网上购买三伏贴自行敷贴。事实上,这种做法不可取,在网上购买三伏贴自行敷贴不仅达不到好的治疗效果,还存在巨大用药隐患。
首先,网上销售的三伏贴价格从几角钱至几十元不等,质量和组方无法把握。其次,自行敷贴对穴位及自身体质不能准确把握,非但不能起到调理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严重副作用,伤害身体健康。其实,不仅仅是三伏贴,三伏灸、拔火罐等医疗用品网上也有很多,购买时商家还会附赠一张人体穴位图,销售火爆的店面月销售量可达三四千笔。
三伏贴、三伏灸、拔火罐等看似简单的中医疗法,其实操作起来非常讲究。敷贴前需要专业中医的问诊、辨别寒热体质,根据病症有针对性地用药,这是自己在家中做不到的。比如,阴虚火热体质,若再用温药,无异于火上浇油;如果是发热、炎症急性期、热哮喘等病人,就不能用敷贴。
此外,网上售卖的已是成品,药物组方不清楚,中药成品膏的药效也比不上现做的有效。而一旦使用了含有非法添加物的敷贴,对皮肤甚至身体产生的不良影响更是不可估量。对于卖家提供的人体穴位图,在没有专业医师指导的情况下,单凭简单的平面穴位图,普通人是很难正确找到穴位的。敷贴时要考虑个体差异因素、吸收能力、不同用药的耐受性,敷贴的时间长短也应有所变化。
因此,三伏贴不是想贴就能贴的,网购三伏贴或在非专业医疗机构进行三伏贴需谨慎,想要达到预期效果,建议到专业的中医医疗机构进行辨证敷贴。
误区二:
不舒服就可以贴
如今,中医院、西医院甚至是养生馆、美容店,都有提供三伏贴的服务,很多人以为有不舒服就可以用三伏贴来调理,甚至认为可以包治百病。殊不知,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有些人是不能贴的,贴了甚至还会给身体带来不好的影响。冬病夏治三伏贴的禁忌证包括下面几类。
1.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皮肤疾病者忌敷贴。
2.颜面五官部位、关节、心脏和大血管附近慎用敷贴。
3.糖尿病、结核病、艾滋病或其他传染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敷贴,发热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者慎用三伏贴。
误区三:
贴敷时间越长越好
三伏贴单次贴敷时间并非越长越好,敷贴应按时揭下,切不可为了加强效果,自行延长时间。有的病人自己延长贴药时间,导致皮肤过敏,以致后面的敷贴无法进行。一般成人单次贴敷时间不超过6小时,儿童为1~2小时。每个人所用的药贴不同,具体贴敷时间长短应遵从医师的建议。
误区四:
出水泡就不能贴了
有的人进行三伏贴后会有些不舒服,如会出现红、肿、痒,甚至起水泡,便认为自己不适合三伏贴。
首先,您需要在正规的医疗机构进行三伏贴,这样您所使用的三伏贴药物、贴片等能有质量保证。其次,需要注意贴的时间,要严格按照医嘱敷贴。敷贴后若感疼痛或烧灼不适,可提前取下。取下敷贴后若局部皮肤有潮红、轻微红肿、小水泡、微痒、烧灼感、色素沉着等情况,均为药物的正常刺激,不需特殊处理。如果出现敷贴后皮肤瘙痒,可外涂抗过敏药膏;如果出现全身性皮肤过敏症状,应终止敷贴,到医院就诊处理。
有少数人可能会发泡,这是由于药物被人体吸收充分、穴位敏感所致。一般皮肤起泡、反应强烈者,临床疗效往往较好。这类水泡为无菌发泡,不用着急;若水泡较大,可用消毒针刺破皮肤,放出液体后用络合碘消毒即可。但发泡处必须敞开,切忌用纱布包裹。另外,贴在暴露部位的穴位,可缩短敷贴时间,或选择贴巴布剂。
2018年三伏时间表
头伏:7月17日~7月26日 中伏:7月27日~8月15日 末伏:8月16日~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