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耳聋突然降临
发布时间:2018-10-21
发布人:
环球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近日,年轻的女记者小晴(化名)一觉醒来,右耳几乎听不到声音,而且伴有耳鸣,走路感觉眩晕,到医院检查诊断为“突发性耳聋”。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于年轻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马鑫介绍,从国际来看,此病1972年时发病率仅十万分之3.9,到了2011年已经达到十万分之16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逐年攀升的趋势。
警惕:突聋就在你身边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没有明确原因,但不代表没有诱因。”马鑫医生指出,有些诱因是不可控的,比如气压变化、月经周期、气候温度变化等,但是有些诱因是可以控制的,包括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压力大、睡眠障碍、饮食、过度的视觉等刺激,这些诱因往往是发病的导火索。
小晴在发病前一段时间经常出去采访,晚上熬夜赶稿子。医生介绍,发病率较高的人群是白领、骨干、高层领导等,以40岁~50岁年龄段的居多,这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
从北大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观察,除了以上人群,青少年患者也不少,这类患者多是因为玩电子产品,或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导致的。其中,就有一位8岁的小学生,就是在听耳机的时候发现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了。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孩子一只耳朵听力不好或者老是歪着头听,要及时就诊检查。
注意:7天内治疗效果好
突发性耳聋多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
“由于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下降到最低点。”马鑫医生提示,突然的耳鸣其实就是突聋的警铃,如果还察觉到听力下降,要更加重视,及早就医,一般在发病7天内治疗效果较好。
小晴在发病后第3天到医院进行了诊治,当时检查右耳听力完全下降,经过积极治疗,现在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交流听力水平。然而,那位8岁的小男孩,虽有好转,治疗效果却不如小晴那么好。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就诊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在同等病情下,7天以内就诊恢复得会更好一些。打个比方,治疗就像浇花一样,在花枯萎初期浇水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花彻底枯死了,再怎么浇水也无法挽救。
据了解,很多人不把突然出现的耳鸣或者听力下降当回事,认为自己可能是上火了或者是没睡好觉,休息休息、过几天就好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所以,发现突聋要及早治疗,这样完全恢复或者达到正常生活交流的水平可能性很大。
别怕:70%患者可好转
一般来说,突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30%的患者能够痊愈,70%患者能有好转,可以达到正常生活交流的水平。
医学界广泛认为,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自身免疫以及膜迷路破裂等致病因素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那么,常用的治疗药物,也基本上是与以上致病因素相对应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药、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怀疑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医生曾接诊过一位80多岁的患者,原来左耳聋了,现在右耳又突然聋了,检查发现其有脑梗。对于有过突聋病史的人,更要注意血管,据美国突聋治疗指南数据,有过突聋病史的人得脑血管病的意外风险比正常人要高近2倍。
另外,对于较重的年轻患者,如果经过治疗效果仍然不明显,专家建议佩戴助听器,保持大脑中枢神经畅通,以免随时间推移影响到正常一侧耳朵。
提醒: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突发性耳聋是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更需要注意管理疾病。”马鑫医生提醒,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管理,一方面是药物管理。有些人只注重药物管理,而忽视了自己的生活管理。
在北大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年轻女士,之前因为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到医院及时就诊后痊愈出院了,但是在出院开车回家途中发生了追尾事故,生了点气,着了点急,结果晚上听力又下降了。
所以,即使治疗痊愈后,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不要着急上火、动怒等。其实,没有哪一个诱因是和发病直接相关的,这些诱因通常都是共同发挥作用的,都应尽量避免。
专家提醒,每个人对自己都要格外注意,当身体状况本来就比较不好时,就更要多加小心,不要放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下去。
“近年来,突发性耳聋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趋于年轻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马鑫介绍,从国际来看,此病1972年时发病率仅十万分之3.9,到了2011年已经达到十万分之160,在我国的发病率也是逐年攀升的趋势。
警惕:突聋就在你身边
突发性耳聋,简称“突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
“突发性耳聋没有明确原因,但不代表没有诱因。”马鑫医生指出,有些诱因是不可控的,比如气压变化、月经周期、气候温度变化等,但是有些诱因是可以控制的,包括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压力大、睡眠障碍、饮食、过度的视觉等刺激,这些诱因往往是发病的导火索。
小晴在发病前一段时间经常出去采访,晚上熬夜赶稿子。医生介绍,发病率较高的人群是白领、骨干、高层领导等,以40岁~50岁年龄段的居多,这类人群的共同特点是工作节奏紧张、压力大。
从北大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观察,除了以上人群,青少年患者也不少,这类患者多是因为玩电子产品,或学习压力大、睡眠不足导致的。其中,就有一位8岁的小学生,就是在听耳机的时候发现一只耳朵听不见声音了。
医生提醒,如果发现孩子一只耳朵听力不好或者老是歪着头听,要及时就诊检查。
注意:7天内治疗效果好
突发性耳聋多为单侧发病,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伴有耳鸣、耳堵塞感、眩晕、恶心、呕吐等。发病前多无先兆,少数患者则先有轻度感冒、疲劳或情绪激动史。
“由于耳聋发生突然,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下降至最低点,少数患者可在3天以内听力下降到最低点。”马鑫医生提示,突然的耳鸣其实就是突聋的警铃,如果还察觉到听力下降,要更加重视,及早就医,一般在发病7天内治疗效果较好。
小晴在发病后第3天到医院进行了诊治,当时检查右耳听力完全下降,经过积极治疗,现在基本恢复了正常生活交流听力水平。然而,那位8岁的小男孩,虽有好转,治疗效果却不如小晴那么好。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但是,就诊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一般在同等病情下,7天以内就诊恢复得会更好一些。打个比方,治疗就像浇花一样,在花枯萎初期浇水还有挽救的机会,如果花彻底枯死了,再怎么浇水也无法挽救。
据了解,很多人不把突然出现的耳鸣或者听力下降当回事,认为自己可能是上火了或者是没睡好觉,休息休息、过几天就好了,结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期。所以,发现突聋要及早治疗,这样完全恢复或者达到正常生活交流的水平可能性很大。
别怕:70%患者可好转
一般来说,突聋患者经过积极治疗,30%的患者能够痊愈,70%患者能有好转,可以达到正常生活交流的水平。
医学界广泛认为,病毒感染、循环障碍、自身免疫以及膜迷路破裂等致病因素可能会导致突发性耳聋。那么,常用的治疗药物,也基本上是与以上致病因素相对应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改善内耳微循环药、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抗凝药物、神经营养类药物等。
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更要怀疑与血液循环障碍有关。医生曾接诊过一位80多岁的患者,原来左耳聋了,现在右耳又突然聋了,检查发现其有脑梗。对于有过突聋病史的人,更要注意血管,据美国突聋治疗指南数据,有过突聋病史的人得脑血管病的意外风险比正常人要高近2倍。
另外,对于较重的年轻患者,如果经过治疗效果仍然不明显,专家建议佩戴助听器,保持大脑中枢神经畅通,以免随时间推移影响到正常一侧耳朵。
提醒:要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突发性耳聋是容易反复发作的疾病,更需要注意管理疾病。”马鑫医生提醒,管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生活管理,一方面是药物管理。有些人只注重药物管理,而忽视了自己的生活管理。
在北大人民医院就诊的患者中就有一位年轻女士,之前因为一只耳朵听不见了,到医院及时就诊后痊愈出院了,但是在出院开车回家途中发生了追尾事故,生了点气,着了点急,结果晚上听力又下降了。
所以,即使治疗痊愈后,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不要着急上火、动怒等。其实,没有哪一个诱因是和发病直接相关的,这些诱因通常都是共同发挥作用的,都应尽量避免。
专家提醒,每个人对自己都要格外注意,当身体状况本来就比较不好时,就更要多加小心,不要放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发展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