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慢性瘙痒或有新思路
发布时间:2018-12-23
发布人:
中国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最近利用小鼠模型研究发现,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存在一群表达速激肽的神经元,这群神经元通过下行环路调控脊髓水平痒觉信息处理,促进抓挠行为的产生。研究人员揭示了痒觉下行调控的细胞以及神经环路机制,为发展治疗慢性痒的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这一成果近日在线发表在期刊《神经元》上。
痒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诱导抓挠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而慢性痒患者常会由于无法控制抓挠行为,损伤皮肤和深层组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人们对痒觉信息处理机制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过去10多年里,诸多研究揭示了痒觉在外周神经系统和脊髓水平的信息传导和传递机制,但对于大脑如何加工处理痒觉以及如何动态调节痒觉的研究还非常少。也有研究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跟痒觉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调控机制并不清楚。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在体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光纤记录、药理遗传以及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探究了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在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中的活动变化,发现该脑区神经元的电活动与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
该研究证实,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存在一类表达速激肽的兴奋性神经元,杀死或抑制这群速激肽神经元能显著降低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相反,激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速激肽神经元可以在没有外周致痒刺激的状态下诱发强烈的抓挠行为。因此,大脑中的这群速激肽神经元是治疗慢性痒的潜在靶标,这有望改变解决慢性瘙痒问题的思路。
痒觉是一种重要的保护机制,它能诱导抓挠去除皮肤上具有潜在危害的异物,而慢性痒患者常会由于无法控制抓挠行为,损伤皮肤和深层组织,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前,人们对痒觉信息处理机制的了解还十分有限,临床上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过去10多年里,诸多研究揭示了痒觉在外周神经系统和脊髓水平的信息传导和传递机制,但对于大脑如何加工处理痒觉以及如何动态调节痒觉的研究还非常少。也有研究表明,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跟痒觉有很强的相关性,但调控机制并不清楚。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利用在体胞外电生理记录、在体光纤记录、药理遗传以及光遗传操控等技术手段,探究了小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神经元在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中的活动变化,发现该脑区神经元的电活动与痒觉引起的抓挠行为有很强的相关性。
该研究证实,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中存在一类表达速激肽的兴奋性神经元,杀死或抑制这群速激肽神经元能显著降低痒觉诱发的抓挠行为。相反,激活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速激肽神经元可以在没有外周致痒刺激的状态下诱发强烈的抓挠行为。因此,大脑中的这群速激肽神经元是治疗慢性痒的潜在靶标,这有望改变解决慢性瘙痒问题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