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了年纪关节痛,只能靠忍?
发布时间:2019-01-02
发布人:
环球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人上了年纪膝关节痛,走路还会听到关节摩擦的声音……有的老人觉得年纪大了都这样,上医院也没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风湿免疫科专家介绍说,其实很多老人等到很不舒服的时候才就诊,已经错过了早干预的时机。五十岁出头开始有轻微的关节酸胀,赶紧看医生,得到合理的建议,是可以大大提高往后晚年生活质量的。
最新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未必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疾病,部分关节结构的损害早期是可逆转的。
关节结构损害 早期可逆转
专家表示,骨关节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说,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是骨关节的自然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发现骨关节炎不仅与老化有关,而是全身多系统参与并涉及代谢、炎症、自身免疫、机械应力改变等因素。
研究发现,血液循环中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与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损失及疼痛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肥胖导致的关节软骨损失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瘦素所介导。这些都提示代谢炎症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进程。研究发现,早期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缺损是可以逆转的,其他关节结构改变如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在短期内也可以改善。“只要通过适当的措施如减轻体重,特别是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适当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骨关节炎的关节结构损害是可以逆转的。”研究人员说。
早防早诊早治 可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约为10%,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60%。与此同时,骨关节炎的致残率高达53%,是目前排首位的致残疾病。
专家表示,很多人在50岁左右就发现腰膝酸软、关节肿痛或是随天气变化出现关节僵硬等症状,却误以为是上了年纪都这样,忍忍就过去了,也不就诊。而前往就诊的病人群体往往集中于60~7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人群,在错失了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情况下,这部分病人往往病情较重,甚至部分病人就诊时已经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如果在症状出现的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实是能够大幅度地改善预后,减少关节残疾发生的。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
对骨关节疼痛症状的认识,人们还有不少误区。丁长海说,有的患者,一发现手痛腿痛,就会笼统地说自己风湿病犯了,其实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是有很多不同的,准确诊断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虽然都是关节痛,但仔细辨别还是有不同。骨关节炎主要是关节会有压痛、活动后疼痛增加,休息能够缓解,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表现为持续疼痛,通常夜间疼痛更加明显。
到了早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而骨关节炎患者多无晨僵,顶多是手部偶有僵硬,一般半小时左右就会有缓解。
另外,骨关节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一般在25~50岁之间。所以,年轻人的关节痛,可能要更多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己体内的健康关节而导致的,不能简单认为是运动损伤、关节劳损。
这两种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也有所不同。骨性关节炎常侵及负重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常累及手、膝、髋、足、脊柱等部位,其中尤以膝骨关节炎最为多见。腕、掌指关节极少受累。而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是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
每天30分钟快走6000步有利关节健康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热衷跑步锻炼身体,但后来,在大量的科普下,不少人也接受了一天跑步超过一万步对关节有损害的观点。那究竟应该怎么运动?运动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专家表示,健康人群的话,一天走路、跑步在六千到一万步,能明显减少骨赘的形成,对关节有保护作用。人体站立起来,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关节系统在人体的站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关节有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包裹保护。韧带和肌肉要维持张力,处于紧张状态,才可以保护软骨。如果肌肉和韧带没有力量,软骨摩擦就会严重。
如果作为一种关节的康复治疗性运动,建议保持一定强度,每天在30分钟内走6000步,就是一个很适合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用快走的方式,不要跑起来。因为一旦奔跑,双脚离地,关节压力会增加3~4倍。 于宏清说,对于关节来说,不负重的运动比负重强;运动方式上,脚踏车比走路强,快走比跑步强。而游泳也是锻炼肌肉、保护关节的一种最佳运动。有的人一想到锻炼肌肉,就会想起到健身房举杠铃,实际上,在肌肉力量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前提下,举杠铃就是一种导致关节负担大幅加重的有害运动。“人体处于适中的运动状态,对关节健康就是有益的。”专家说。
最新研究表明,骨关节炎未必是不可逆的退行性疾病,部分关节结构的损害早期是可逆转的。
关节结构损害 早期可逆转
专家表示,骨关节炎通常被认为是一种退行性疾病,也就是说,是生物进化过程中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进程,是骨关节的自然衰老,是不可逆转的。然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界发现骨关节炎不仅与老化有关,而是全身多系统参与并涉及代谢、炎症、自身免疫、机械应力改变等因素。
研究发现,血液循环中炎症标记物C-反应蛋白与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损失及疼痛的发展密切相关,同时肥胖导致的关节软骨损失是由脂肪细胞分泌的脂肪因子瘦素所介导。这些都提示代谢炎症参与骨关节炎的发病进程。研究发现,早期骨关节炎的关节软骨缺损是可以逆转的,其他关节结构改变如软骨下骨髓水肿和关节积液在短期内也可以改善。“只要通过适当的措施如减轻体重,特别是减少脂肪含量、增加肌肉含量,适当锻炼以增加肌肉力量,骨关节炎的关节结构损害是可以逆转的。”研究人员说。
早防早诊早治 可大幅改善生活质量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骨关节炎患病率约为10%,多发于50岁以上中老年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达60%。与此同时,骨关节炎的致残率高达53%,是目前排首位的致残疾病。
专家表示,很多人在50岁左右就发现腰膝酸软、关节肿痛或是随天气变化出现关节僵硬等症状,却误以为是上了年纪都这样,忍忍就过去了,也不就诊。而前往就诊的病人群体往往集中于60~70岁甚至年龄更大的人群,在错失了早期预防及干预的情况下,这部分病人往往病情较重,甚至部分病人就诊时已经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来治疗。如果在症状出现的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其实是能够大幅度地改善预后,减少关节残疾发生的。
骨关节炎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不同
对骨关节疼痛症状的认识,人们还有不少误区。丁长海说,有的患者,一发现手痛腿痛,就会笼统地说自己风湿病犯了,其实类风湿关节炎和骨关节炎是有很多不同的,准确诊断才能得到合适的治疗。
虽然都是关节痛,但仔细辨别还是有不同。骨关节炎主要是关节会有压痛、活动后疼痛增加,休息能够缓解,而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疼痛表现为持续疼痛,通常夜间疼痛更加明显。
到了早上,类风湿性关节炎有明显的晨僵现象,晨僵可达1小时以上。而骨关节炎患者多无晨僵,顶多是手部偶有僵硬,一般半小时左右就会有缓解。
另外,骨关节炎多发生于50岁以上老年人,类风湿性关节炎虽然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生于年轻患者,一般在25~50岁之间。所以,年轻人的关节痛,可能要更多考虑类风湿性关节炎,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由于自身免疫系统攻击自己体内的健康关节而导致的,不能简单认为是运动损伤、关节劳损。
这两种关节炎的发病部位也有所不同。骨性关节炎常侵及负重关节和远端指间关节,常累及手、膝、髋、足、脊柱等部位,其中尤以膝骨关节炎最为多见。腕、掌指关节极少受累。而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受累的关节是掌指关节、腕关节及近端指间关节。
每天30分钟快走6000步有利关节健康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热衷跑步锻炼身体,但后来,在大量的科普下,不少人也接受了一天跑步超过一万步对关节有损害的观点。那究竟应该怎么运动?运动多少才是合适的呢?
专家表示,健康人群的话,一天走路、跑步在六千到一万步,能明显减少骨赘的形成,对关节有保护作用。人体站立起来,其实是一件很复杂的事。关节系统在人体的站立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关节有关节囊、韧带、肌肉等组织包裹保护。韧带和肌肉要维持张力,处于紧张状态,才可以保护软骨。如果肌肉和韧带没有力量,软骨摩擦就会严重。
如果作为一种关节的康复治疗性运动,建议保持一定强度,每天在30分钟内走6000步,就是一个很适合的锻炼。需要注意的是,尽量使用快走的方式,不要跑起来。因为一旦奔跑,双脚离地,关节压力会增加3~4倍。 于宏清说,对于关节来说,不负重的运动比负重强;运动方式上,脚踏车比走路强,快走比跑步强。而游泳也是锻炼肌肉、保护关节的一种最佳运动。有的人一想到锻炼肌肉,就会想起到健身房举杠铃,实际上,在肌肉力量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前提下,举杠铃就是一种导致关节负担大幅加重的有害运动。“人体处于适中的运动状态,对关节健康就是有益的。”专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