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肿瘤筛查,给健康上一份保险

  正常细胞病变长成恶性肿瘤,往往需要经历数年。在此期间,早发现早干预能阻挡大部分悲剧发生。但目前,国内癌症防控的形势是:晚期患者居多,预后不良。如何实施系统的肿瘤预防措施,加快推进筛查和早诊早治成为全社会关切。

  筛查范围不断扩大

  2018年,全球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1808万例,死亡病例约956万例,中国分别约占23.7%和30%。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

  自2005年起,国家设立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开展了农村高发地区、淮河流域、部分城市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以及农村妇女“两癌”筛查。目前,项目地区癌症早诊率超过80%,治疗率达90%,接受筛查人群的癌症死亡率降低46%,早期病例诊疗费用较中晚期节省近70%。

  “已有8个常见癌种纳入筛查和早诊早治范围:肺癌、上消化道癌(食管癌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及鼻咽癌。在这个过程中,检出了大量早期癌症患者,同时推动了基层专业人员的能力建设。”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介绍。

  据了解,2005年启动的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到2017年已建立252个筛查点,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适宜技术正在大范围推广;2007年启动的淮河流域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覆盖32个县(区);2009年起实施的农村妇女的“两癌”筛查,宫颈癌筛查已覆盖1437个县,乳腺癌筛查覆盖800个县,部分地区呈现发病率和死亡率“双降”的趋势;2012年启动的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2018年已扩大到20个省份,完成了300万人高危风险评估,发现130万高危人群。

  作为流行病学调查和患者随访的重要环节,全国肿瘤登记工作也在加快推进。目前,全国建有肿瘤登记处574个,覆盖4.38亿人口。建立了肿瘤登记年报制度,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我国癌症发病、死亡、生存状况及发展趋势。陈万青介绍:“从2008年到2018年,筛查经费从450万元上升至2099万元;实际项目点也从6个拓展到32个。我们对比过17个肿瘤登记处数据,患者的5年生存率从2003年~2005年的30.9%上升到2012年~2015年的40.5%。”

  寻找安全有效的适宜技术

  “进一步优化筛查技术和方案是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比如建立精准的高危评估模型进一步定位高风险人群,开发新型分子标志物用于初筛,加强筛查后分级管理,同时要关注筛查导致的心理负担和过度治疗等问题,”陈万青举例,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和基于B超的甲状腺癌筛查,易导致过高的假阳性、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是不适合普遍开展人群筛查的。

  甲胎蛋白是目前最常用的肝癌标志物,但在相关筛查中,仍有约30%肝癌患者“漏网”。今年年初,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人群预警和早诊试剂盒及相关设备研发”启动。该专项将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已确定可作为诊断慢性肝炎转化为肝癌的分子标志物,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研发新型预警和诊断试剂盒及即时检验设备。

  传统“插管”胃镜舒适度较差。中国工程院院士、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李兆申团队自主研发的磁控胶囊胃镜,15分钟左右就能完成胃部精准全面的检查,没有创伤痛苦也无须麻醉,已在全国30个省市投入临床应用,让更多的老百姓能够舒适、方便地做消化道肿瘤筛查。同样是针对胃肠镜检查难度大的问题,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诊疗部主任杨宇飞呼吁,广泛推进粪便潜血检测进行结直肠癌初筛,阳性者再动员去做肠镜,既可降低医疗成本,也易被群众接受。

  完善癌症防治体系

  有专家指出,从总体来看,癌症防治结合长期规划及产学研用系统集成的体制机制尚未有效形成,一级、二级预防投入严重不足。

  “应当将更多的经费用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改善疾病监测系统,加强全国性癌症早诊早治队伍建设。”陈万青说,尽管财政支持在逐年增加,但筛查还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应完善医保政策,同时探索可行的付费机制,扩大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覆盖范围。他介绍,国家癌症中心正在构建国家癌症防控信息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的挖掘和建模,为筛查工作提出更多与国情相适应的合理建议。

  “我国在癌症防治方面坚持预防为主,强化早期筛查和早期发现,积极推进早诊早治,取得了一定成效,将在四方面继续推进相关工作。”在今年2月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详细介绍,首先,要推进实现肿瘤登记工作全覆盖,及时掌握我国癌症发病动态,有针对性开展防治工作。其次,对发病率高、筛查手段和技术方案比较成熟的上消化道癌、结直肠癌、宫颈癌等重点癌症,将制定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加大推广力度。对肝癌等筛查技术尚不成熟、肺癌等筛查成本效益不高的癌症,将集中力量开展联合攻关,优化筛查技术方案。第三,通过技术培训、对口支援、远程医疗等方式,提高基层特别是县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能力,在公共卫生医师培训中强化癌症防治知识技能的掌握。第四,组织国家癌症中心制定癌症防治核心信息及知识要点,积极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健康素养水平。

  “加强一级、二级预防,建立基于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密切协作的癌症筛查、治疗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农工党提交提案说,应组建国务院癌症防治领导小组,国家卫生健康委为牵头部门,国家癌症中心为规划编制、组织协调、业务指导和技术支撑的专业组织协调单位,建立国家癌症防治体系,国家癌症中心与疾病控制中心紧密型协调,依托各级疾控中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二级、三级医疗机构开展癌症的早诊早治。
分享至:
×

右键点击另存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