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事业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
发布时间:2019-10-10
发布人:
健康报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10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18年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并介绍了我国医疗技术能力与医疗质量水平提升等情况。《报告》显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实现“量质效协同提升,技术水平持续进步”。
据了解,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83.08亿。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同时,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例如,住院患者总死亡率已经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近年来,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呈现出“外科治疗微创化、内科治疗外科化、介入治疗常态化”的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一步要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大资金投入,聚焦跨省异地就医患者集中的病种和专科,精准开展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专科间、区域间均衡发展。聚焦就医矛盾突出的儿科、产科、精神、麻醉、病理等薄弱专科和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等方面向薄弱专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提高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完善质控指标,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控工作深入基层。同时,加强质量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据了解,2018年,我国卫生人员的总数达1230万余人,医疗机构数量近100万所,医疗机构诊疗人次达到83.08亿。平均住院日是反映医疗服务效率的重要指标,2018年全国医院平均住院日为9.3天,比1992年的峰值16.2天降低了6.9天,降幅达42.6%。同时,我国医疗质量水平和医疗技术能力明显提升。例如,住院患者总死亡率已经由2005年的1.1%下降至2018年的0.44%;近年来,以微创化、个体化为典型特点的现代医疗技术在临床广泛应用,呈现出“外科治疗微创化、内科治疗外科化、介入治疗常态化”的趋势。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表示,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下一步要做好3方面工作:一是持续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大资金投入,聚焦跨省异地就医患者集中的病种和专科,精准开展专科能力建设,推进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社会办医疗机构持续健康发展。二是促进专科间、区域间均衡发展。聚焦就医矛盾突出的儿科、产科、精神、麻醉、病理等薄弱专科和中西部地区,在资金投入、政策引导、临床专科能力建设、区域医疗中心设置等方面向薄弱专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三是提高医疗质量同质化水平。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建设,完善质控指标,扩大质控工作覆盖范围,将社会办医疗机构纳入统一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推动质控工作深入基层。同时,加强质量管理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医疗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并指导医疗机构开展医疗质量管理与自我评价,实现医疗质量持续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