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患者会二次感染吗
发布时间:2020-03-02
发布人:
人民网
选择阅读字号:[
大
中
小 ]
据媒体报道,2月19日,四川成都一治愈新冠肺炎患者回家隔离的第10天,复检查出核酸阳性,相关机构已先后接走该患者及其家属。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广泛关注。经与四川省卫生健康委核实,媒体报道信息属实。
这则消息引发了公众新的担忧——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会发生二次感染吗?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专家表示:“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这主要是由机体免疫系统的本质以及病毒变异的部位所决定。若病毒变异,二次感染有可能发生,但概率会非常低。”
T细胞和B细胞“有记忆”
可防止病毒“反攻”
人类免疫系统由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当病毒入侵机体(如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后,固有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迅速吞噬入侵的病毒。巨噬细胞“赢了”,皆大欢喜;若固有免疫系统“输了”,获得性免疫必须启动。
“获得性免疫中有两员‘大将’——T细胞和B细胞,它们消灭病毒的能力极其强大,并且两者显示出完美的协同作用。”专家介绍,当获得性免疫启动后,B细胞会马上活化,变成浆细胞,大量释放能够识别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立刻进入血液和组织间液,通过结合病毒,阻断其感染周围的细胞,同时增强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
尽管抗体作用广泛、迅速且强大,但也有“软肋”。由于不能进入细胞内,抗体对已进入细胞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消灭躲藏在细胞里面的病毒才是最大的挑战,而这个艰巨的任务由T细胞来完成。与B细胞释放抗体的原理不同,T细胞一旦“武装起来”,就会离开淋巴结,“奔赴”病毒所在的“战场”,迅速识别出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向这些细胞“开火”,细胞内的病毒也就被消灭了。
有趣的是,当T细胞和B细胞将病毒清除后,95%以上会迅速死去,不到5%的细胞能够在机体内存活几年、几十年乃至终身,这些细胞被称之为“记忆性T细胞或者记忆性B细胞”。
“通俗地讲,当T细胞、B细胞再次遇见该病毒,能够‘一眼认出’。这种记忆反应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应一样迅速,从而将再次入侵的病毒迅猛地控制住。”专家强调,记忆是机体免疫系统最为核心的特质,是人类战胜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法宝。“就新冠病毒来说,不少患者的恢复依赖于机体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一旦免疫记忆形成,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在体内长期存在,时刻监视最初感染机体的冠状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
专家还介绍了B细胞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B细胞转变为浆细胞的过程中,可以转化出一类数量较少的长寿命浆细胞,它们定居于骨髓,持续地分泌抗体,这些对抗病毒的抗体可以在血液中存在几周甚至几年时间。
病毒可能变异
但二次感染概率很低
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传播依赖于RNA在细胞内的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个别核苷酸排列顺序出错,即病毒变异。病毒一旦发生变异,T细胞和B细胞是不是就“认不出来”了呢?
专家分析,病毒变异会产生4种结局:病毒变异部位与记忆性T、B细胞识别的部位不同,病毒依然受抗体和T细胞攻击,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病毒变异的部位发生在抗体识别的部位,抗体无效但T细胞监视存在,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病毒变异的部位发生在T细胞识别的部位,T细胞无效但抗体有效,不会发生二次感染;变异的部位同时包括了抗体识别的部位以及T细胞识别的部位,抗体和T细胞均无效,可发生二次感染。
“出现第四种情形的概率很低,也就是说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再次接触到病毒,通常不会发生二次感染。因为能够痊愈,就说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正常的。另外,这些患者在痊愈时,其体内的病毒应基本上已被抗体和T细胞清除干净,本身的传染性大大降低。”专家说。
目前,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要求: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他病原体风险,建议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避免外出活动,并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研究起草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各定点医院为出院患者安排好出院2周~4周后的复诊计划。复诊时重点复查血常规、生化、氧饱和度,必要时复查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有肺炎的患者,复查胸部CT影像学检查,了解肺部炎症吸收情况。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重点加强对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出院患者的监测。一旦发现发热、咽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指导患者尽快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
这则消息引发了公众新的担忧——新冠肺炎康复患者会发生二次感染吗?对此,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免疫学系教授、中国免疫学会专家表示:“一般不会出现二次感染,这主要是由机体免疫系统的本质以及病毒变异的部位所决定。若病毒变异,二次感染有可能发生,但概率会非常低。”
T细胞和B细胞“有记忆”
可防止病毒“反攻”
人类免疫系统由固有免疫系统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当病毒入侵机体(如冠状病毒侵犯呼吸道黏膜)后,固有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会迅速吞噬入侵的病毒。巨噬细胞“赢了”,皆大欢喜;若固有免疫系统“输了”,获得性免疫必须启动。
“获得性免疫中有两员‘大将’——T细胞和B细胞,它们消灭病毒的能力极其强大,并且两者显示出完美的协同作用。”专家介绍,当获得性免疫启动后,B细胞会马上活化,变成浆细胞,大量释放能够识别病毒的抗体。这些抗体会立刻进入血液和组织间液,通过结合病毒,阻断其感染周围的细胞,同时增强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吞噬。
尽管抗体作用广泛、迅速且强大,但也有“软肋”。由于不能进入细胞内,抗体对已进入细胞的病毒是无能为力的。因此,消灭躲藏在细胞里面的病毒才是最大的挑战,而这个艰巨的任务由T细胞来完成。与B细胞释放抗体的原理不同,T细胞一旦“武装起来”,就会离开淋巴结,“奔赴”病毒所在的“战场”,迅速识别出已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向这些细胞“开火”,细胞内的病毒也就被消灭了。
有趣的是,当T细胞和B细胞将病毒清除后,95%以上会迅速死去,不到5%的细胞能够在机体内存活几年、几十年乃至终身,这些细胞被称之为“记忆性T细胞或者记忆性B细胞”。
“通俗地讲,当T细胞、B细胞再次遇见该病毒,能够‘一眼认出’。这种记忆反应的速度如同固有免疫反应一样迅速,从而将再次入侵的病毒迅猛地控制住。”专家强调,记忆是机体免疫系统最为核心的特质,是人类战胜各种传染性疾病的法宝。“就新冠病毒来说,不少患者的恢复依赖于机体的免疫细胞发挥作用。一旦免疫记忆形成,记忆性T细胞和B细胞在体内长期存在,时刻监视最初感染机体的冠状病毒再次入侵,防止二次感染。”
专家还介绍了B细胞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B细胞转变为浆细胞的过程中,可以转化出一类数量较少的长寿命浆细胞,它们定居于骨髓,持续地分泌抗体,这些对抗病毒的抗体可以在血液中存在几周甚至几年时间。
病毒可能变异
但二次感染概率很低
由于新冠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其传播依赖于RNA在细胞内的复制,在复制的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个别核苷酸排列顺序出错,即病毒变异。病毒一旦发生变异,T细胞和B细胞是不是就“认不出来”了呢?
专家分析,病毒变异会产生4种结局:病毒变异部位与记忆性T、B细胞识别的部位不同,病毒依然受抗体和T细胞攻击,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病毒变异的部位发生在抗体识别的部位,抗体无效但T细胞监视存在,不会发生二次感染;病毒变异的部位发生在T细胞识别的部位,T细胞无效但抗体有效,不会发生二次感染;变异的部位同时包括了抗体识别的部位以及T细胞识别的部位,抗体和T细胞均无效,可发生二次感染。
“出现第四种情形的概率很低,也就是说新冠肺炎患者痊愈后再次接触到病毒,通常不会发生二次感染。因为能够痊愈,就说明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是正常的。另外,这些患者在痊愈时,其体内的病毒应基本上已被抗体和T细胞清除干净,本身的传染性大大降低。”专家说。
目前,全国新冠肺炎患者治愈出院人数不断增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明确要求: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他病原体风险,建议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避免外出活动,并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研究起草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跟踪随访工作的通知》则要求,各定点医院为出院患者安排好出院2周~4周后的复诊计划。复诊时重点复查血常规、生化、氧饱和度,必要时复查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有肺炎的患者,复查胸部CT影像学检查,了解肺部炎症吸收情况。基层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出院患者的健康管理,重点加强对老年人和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基础疾病的出院患者的监测。一旦发现发热、咽痛、胸闷等不适症状,指导患者尽快到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