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疗等效性药品将有评价代码
2018-01-11
标准制剂是指在我国批准上市,用于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对照药品;通常最大规格的参比制剂被确定为标准制剂,如最大规格在健康受试者中存在不良反应风险或其他原因,可指定其他规格的参比制剂为标准制剂。为帮助使用者了解收录的药品是否与参比制剂具有治疗等效(兼具药学等效和生...
-
辟谣过后还需担心医保钱袋子吗
2018-01-11
基金仍处于平稳运行的状态。但是,医保的钱当前够用并不代表以后够用,这种危机意识极有可能演变成中国人的不安全心理。种种迹象显示,我们真要看紧事关健康的钱袋子。
-
我院开设本市首家多学科诊疗门诊(MDT)
2018-01-10
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ple disciplinary team,简称MDT)源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医疗专家率先提出了这个概念,即由外科、内科、影像科、病理科、内镜中心等科室专家组成诊疗团队,针对某一疾病,通过会诊谈论的形式,提出最佳治疗方案。目前,我国处于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多病缠...
-
早癌诊断!我院引进我市首台蓝激光内镜系统
2018-01-10
我院近期引进全市首台蓝激光内镜系统,该设备可以大大提高消化道早癌病变部位的辨识度,为消化道早癌精准诊疗带来更多可能性。目前已成功检查患者100余例,效果十分满意。 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国,在所有恶性肿瘤当中,消化道的恶性肿瘤占了“半壁江山”。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高...
-
我国学者发现EB病毒感染受体
2018-01-09
近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曾木圣教授课题组和哈佛大学医学院赵波教授合作,在EB病毒感染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他们发现,EphA2是EB病毒感染上皮细胞的关键受体,揭示了EphA2介导EB病毒进入新机制,并进一步发现阻断EB病毒感染的多条途径,为相关疾病的干预提供新靶点。该成...
-
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8-01-09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这是该奖项自设立以来,我国医药卫生行业首次获奖。 在热烈掌声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侯云德院士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奖励证书。侯云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领域杰出的战略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我国分子病毒学、现代...
-
改善医疗服务给出新三年任务清单
2018-01-08
市级等相关专业医疗质量控制合格的,在相应级别行政区域内检查检验结果实行互认。医联体内实现医学影像、医学检验、病理检查等资料和信息共享,实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疗机构设立医务社工岗位
-
1型糖尿病研究:小人群大意义
2018-01-08
1月7日,在由《健康报》社主办的1型糖尿病防治知识新闻传播研讨会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翁建平教授对刚刚在《英国医学杂志》网站上发表的中国全人群1型糖尿病研究成果论文进行了介绍。该研究首次绘就了中国全人群1型糖尿病发病图谱,并填补...
-
用实际行动体现责任与担当
2018-01-07
研发、临床论证、应用转化的创新链,最大化地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为广大妇女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精准诊疗服务。自觉履行公立专科医院的社会责任。作为全国三级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医院联盟的发起单位之一,我院将推进妇产科优质医疗资源均衡化发展和实质性落地
-
新时代医疗管理抓准三条主线
2018-01-07
要以人民为中心调整医疗资源布局,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民能够在家门口便捷就医,享受同质化医疗服务。要转变医疗服务模式,提高就诊舒适度,改善看病就医感受。要坚持改革与改善同步推进,服务好人民群众和医务人员“两个老百姓”,下气力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和后勤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