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无线信号充电设备诞生 可植入医疗设备将获新引擎
2019-02-09
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团队近期开发出一种可大规模应用的柔性设备,能将无线网络(WiFi)信号转化为电能,驱动可穿戴设备和可植入医疗设备等。 发表在最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显示,美国和西班牙研究团队开发出由二硫化钼构成的整流器,可将电磁波有效转化为直流电,使不加...
-
新技术识别胎儿致病基因更简便
2019-02-08
妊娠后基因检测提前到12周,避免再次羊水穿刺,具有安全性高、禁忌证少、成本更低、操作简便等特点。 GJB2基因突变导致的耳聋和DMD基因突变导致的假肥大性肌营养不良,是两种我国常见的隐性遗传病。对于隐匿性强、危害巨大的隐性遗传病,开展携带者筛查是目前最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
转基因鸡提升药用蛋白生产效率
2019-02-08
英国爱丁堡大学1月28日发布一项研究说,一种转基因母鸡产下的蛋中富含一些蛋白质,它们是部分药物生产所需的关键原料,未来有望用此方法以更低成本生产特定药物。 在这项研究中,爱丁堡大学研究人员领衔的团队本意是利用转基因母鸡下的蛋来获取其中蛋白质用于科研,但他们最终发现...
-
新发现遗传物质可准确代表肿瘤基因组
2019-02-01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最新成果,美国癌症专家报告一种新发现的遗传物质,可准确代表肿瘤基因组。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脑脊液(CSF)中肿瘤源DNA的检测,可用于追踪一些胶质瘤的进展。而这种液体活检方法可作为一种微创方法,替代脑组织取样。 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
-
医联体触角不妨伸进校园
2019-02-01
着相应的医疗职责,包括医联体建设在内的一些医改举措,也应该将其考虑在内。单靠教育机构自身力量,很难化解医疗方面的难题,将医联体的触角延伸至校医室,进而借医疗机构之力,帮助教育机构化解校园医疗保障这道难题,是比较现实的做法。
-
一种新药能破坏癌细胞生物钟
2019-01-31
近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和日本名古屋大学的研究人员日前合作研发出一种新药,可通过破坏癌细胞生物钟的方式来抑制癌细胞生长。 众所周知,扰乱生物钟节奏会损害人体健康,对细胞的生物钟也是如此。如果能扰乱癌细胞的生物钟,理论上可以损害或消灭这些癌细胞。 研究团队在新一期美国...
-
生物节律紊乱体细胞克隆猴诞生
2019-01-31
采集了一只睡眠紊乱最明显的BMAL1敲除猕猴的体细胞,通过体细胞克隆技术,获得了5只克隆猴,在国际上首次成功构建了一批遗传背景一致的生物节律紊乱猕猴模型。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专家表示,这意味着中国开启了批量化、标准化创建疾病克隆猴模型的新时代,将为...
-
HIV宿主中发现新的抗病毒机制
2019-01-30
近日,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高光侠研究组在HIV病毒宿主中鉴定了一个新抗病毒因子,将其命名为Shiftless(以下简称SFL)。SFL可抑制蛋白质翻译过程中的程序性-1位核糖体移码,有望成为新的抗病毒药物靶点。相关研究成果25日发表在《细胞》杂志上。 HIV是一种RN...
-
“基因剪刀”助科学家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
2019-01-30
根据英国《自然》杂志24日在线发表的一项遗传学最新研究成果,美国科学家利用CRISPR基因编辑技术,于实验室小鼠中成功开发出基因驱动系统。这一研究结果不但将改良小鼠模型,还有助于科学家研究复杂的遗传疾病。 基因驱动,即让特定基因有偏向性地遗传给下一代,使它们的遗传率高...
-
中国“芯”读出耳聋遗传密码
2019-01-28
采集一滴新生儿足跟血,将从中提取的核酸样本经扩增放大后注入一片长7.5厘米、宽2.5厘米的载玻片上,放进普通打印机大小的配套仪器里,就可得知受试者是否携带遗传性耳聋基因。这项中国原创的全球首款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芯片系统,使我国320多万名新生儿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