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俄编辑人类基因用于治疗遗传病
2018-08-26
俄罗斯“医学遗传研究中心”科学机构突变实验室主任研究员、医学副博士斯维特兰娜·斯米尔尼辛娜日前表示,俄罗斯将在技术安全性得到证实后,开始编辑用于治疗遗传疾病的人类基因,第一批成果将在三到四年之内获得。 斯米尔尼辛娜表示:“技术上可以实现对成人和胚胎的基因进...
-
人体细胞衰老能够被逆转
2018-08-26
每个人都希望延缓衰老、永葆青春。美国《衰老》杂志近日刊登英国一项新研究称,科学家研发的新化合物可逆转人类细胞衰老。 英国埃克塞特大学医学院研究员洛娜·哈里斯教授及其研究小组对血管内皮细胞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在检测到的衰老细胞中,有将近一半表现出“返老还童”...
-
推动全社会尊医重卫
2018-08-24
给病人看病来不得半点马虎,来不得半点虚假,才能不辜负性命相托的重任。 积极推动医生队伍建设 “要着力发挥广大医务人员积极性,从提升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关心爱护医务人员身心健康,通过多种形式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营造全社会...
-
医保医疗行为监管转向“双控制”
2018-08-24
8月2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9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印发2018年纠正医药购销领域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专项治理工作要点的通知》明确,今年将医保医疗行为监管重点从医疗费用控制逐步转向医疗费用和医疗质量“双控制”,探索创新监管模式
-
人体消化酶有望帮助对抗耐药细菌
2018-08-23
美国和意大利研究人员20日消息,人体胃中有一种消化酶能用于开发一种新型抗生素,这种抗生素可以治疗耐药细菌感染,帮助遏制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 人体会产生许多抗菌肽帮助免疫系统抵抗细菌感染,但这些肽自身通常不足以用作抗生素药物。
-
肿瘤确诊有望通过“拍照”完成
2018-08-22
复旦大学化学系张凡教授团队经多年攻关,在近红外荧光寿命活体成像领域取得重要进展。他们的研究表明,肿瘤疾病将有望通过无创的近红外荧光寿命成像技术进行诊断,而不再需要通过手术切片来确诊。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自然·纳米技术》上。
-
医疗信息化的福建实践
2018-08-22
本世纪初,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倡导并推动“数字福建”建设,开启福建省信息化建设的新篇章。随后,福建省在全国率先实现社保卡与医保和金融等多项集成应用,实现一卡就诊、一卡结算;率先建设覆盖省市两级的居民健康信息系统,避免重复检查,为患者节约了大量费用…… 如今...
-
侯凡凡院士团队创儿童急性肾损伤诊断标准
2018-08-21
近日,南方医院国家肾脏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侯凡凡院士领导的团队,联合全国25家儿童医疗中心,完成了一项大型多中心队列研究,创建了根据正常儿童血清肌酐变化范围值诊断儿童急性肾损伤的新标准。7月27日论文在线发表于肾脏病领域排名第一的《美国肾脏病学会杂志
-
血癌患者福音 巴黎批准最新革命性抗癌疗法
2018-08-21
法国《阿尔萨斯最新消息报》8月15日报道,巴黎两家医院近日批准了一项通过对患者的白细胞进行基因改造来对抗白血病、淋巴瘤等疾病的革命性技术。 法国圣路易斯(Saint-Louis)和罗伯特-德布勒(Robert-Debré)两大医疗机构于近日被指定为“CAR-T细胞治疗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