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因检测将为产前诊断提高效率
2014-07-09
无创基因检测技术临床应用被“放行”,将有助于提高临床产前诊断效率,是对现行产前筛查和诊断体系的有效补充,但不会取代羊水穿刺这一产前诊断金标准。7月8日,在华大基因在京举行的“千万家庭远离遗传出生缺陷计划”新闻发布会上,该公司相关负责人和医学专家在回应记者提问时
-
皮肤上皮干细胞可用于修复角膜
2014-07-08
一直以来,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受限于供体来源不足及异体移植排斥反应,而不能让更多患者受益。中山大学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7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山大学学者最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成果表明,可快速且廉价地将皮肤上皮干细胞或其他的细胞类型分化、扩增出...
-
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风险评估有新法
2014-07-08
近日,华南师范大学激光生命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邢达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新型血管内光声断层成像技术,可就斑块内脂质浓度、斑块空间分布等斑块易损性关键指标进行准确评估,有望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破裂风险评估以及采取相应的医学干预提供参考指标。该研究论文在最...
-
我科学家解开冠状动脉“身世之谜”
2014-07-07
冠状动脉何时开始发育?从哪里生长而来?又是如何“发展壮大”的?经过十余年持续研究,中国科学家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上的研究成果解开了冠状动脉的“身世之谜”。研究发现,除已经认知的心外膜
-
医院不能当“过路财神”(不吐不快)
2014-07-07
医院的药品收入占据半壁江山,有的甚至高达60%-70%。在这种畸形的收入结构中,医院扮演的是“过路财神”角色。因为每卖100元的药,医院只能加成15元,大部分利润被药商赚走了。所以,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目的就是让医生回归到治病救人的角色,而不是充当药品推销员的角色。 ...
-
抽血可早发现结核
2014-07-06
采用外周血或抽取一定量的胸水、腹水,即可诊断结核病。T细胞斑点(T-SPOT)实验的出现,为早期发现结核病带来了希望。传统的结核病诊断方法多为痰抗菌涂片、结核菌素试验和结核抗体试验。这些方法的灵敏性和特异性较差。结核分枝杆菌培养作为诊断结核的“金标准”,特异性虽高但...
-
一位医生的故事 客座教授
2014-07-06
1998年11月,我被香港大学医学院聘为客座教授,在郑裕彤奖学金的支持下,对香港玛丽医院做为期一个月的工作访问。 香港玛丽医院是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和优秀医院,其妇产科在肿瘤、生殖内分泌等方面领先于世界。著名学者马钟可璣、何伯松、黄玲翠、颜婉嫦等不仅是医术高明的专家
-
移动医疗改变医生行为之十大谬误
2014-07-04
移动医疗技术被医院应用面临的恒久挑战之一是改变了医生行为,他们有时难以接受这种改变。一般情况下,临床医生在借助移动医疗技术与办公室之外的患者进行沟通时感受到了便利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改变越来越多时,他们该如何维持当初的新鲜劲呢? 当医生对移动医疗的新鲜感慢...
-
人类首度看穿老年痴呆致病“元凶”
2014-07-04
导致无数老人失忆的阿尔茨海默症的“罪魁祸首”到底长什么样?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研究组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与阿尔茨海默症(俗称老年痴呆症)发病直接相关的人源γ分泌酶复合物的精细三维结构,为理解γ分泌酶复合物的工作机制及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机理提供了重要线索。 这项...
-
炎症促非小细胞肺癌发生机制揭示
2014-07-03
日前,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癌症研究》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炎症促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新机制。研究同时提出,阿司匹林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可有效逆转促炎性细胞因子对于癌症基因表达的调控,为上述药物的潜在抗癌疗效提供新证据。 研究人员指出,慢性炎症和...